雕塑新闻

当前位置:首页>>雕塑新闻

清华美院创作大型雕塑《伟业》亮相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

发布时间:2021-07-03 15:58 编辑作者: 阅读:

65位人物形象展现各行业群众风采

  《伟业》的时间跨度自20世纪40年代到社会主义新时代,作品集中展示这段历史时期内人民群众团结奋进的宏大场景,其中,新时代以来各行业群众的精神面貌是表现的重中之重。雕塑最终表现65位人物形象,全身像31人,半身像34人,男性47位,女性18位。人物身份定位包括:台胞回大陆、农村改革、工人、维和部队官兵、港澳人士代表、艺术家、高铁乘务员、解放军战士、作家、解放军战士、农民、工程师、个体服务业代表、党政干部。

  其中,19782012年共有19个人物形象,包括:农民、解放军战士、乡镇干部、工人、作家、电影艺术家、学生、教师、奥运火炬手、人大代表、售货员、个体服务业者、基层干部、教师、歌唱家、农业科学家、企业家、设计师、股份制经济代表、党员干部、青年志愿者等。2012年以来共有46个人物形象,包括:党员干部、大国工匠、农民、军人代表、学者、新经济代表、男宇航员、女宇航员、少先队员、共青团员、博士、大学生村官、华侨代表、外交人员、高铁乘务员、艺术家、奥运冠军、IT业代表、港澳代表、企业家、快递小哥、消防员、志愿者、驻村干部、脱贫群众、维和部队战士、援外医疗队员、邮递员、警察、法官、生态文明建设者、环保监测员、人民调解员、台胞、新闻记者、医生、技术工人、科学家、规划师、农民工、蒙古族代表、维吾尔族代表、藏族代表、壮族代表、回族代表等。

《伟业》人物说明正面

  雕塑中所表现的各行各业代表,全部来自于真实的人物原型。为了让形象更加典型和准确,在党史研究院的帮助下,创作组选取了各行业二百多位时代英模,从中提炼人物的精神面貌、姿态动作以及服饰工具特征。

  扶贫攻坚、援外维和等主题均有呈现

  雕塑《伟业》梳理出了一条以工农联盟为基石,走向新时代的情节线索。以最后部的分田到户为起点,向前推进,到西面的工人代表、奥运火炬手和东面的党员干部、志愿者,是第一个段落,反映1978年至2012年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时期。这部分向前到雕塑最前端,是第二个段落,反映新时代。两个段落通过运动员高举火炬旗帜的形象进行连接,突出了伟大事业薪火相传”“代代接力的深层意象。

  雕塑前端正面分为三层,最下一层中间是党员干部,两边是大国工匠和现代农民,代表党在伟大事业中的全面领导地位和我国工农联盟的国家性质;第二层中间是军人代表,两边是知识分子和企业家;第三层是两位宇航员,代表我国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。

  《伟业》人物说明背面

  雕塑通过微小人物与微小事件案例,凸显新时代建设过程中的典型成就。如大学生村官”“扶贫攻坚”“邮政快递”“援外维和”“体育精神”“台胞归国”“建设绿水青山等,每个人物都昂首挺胸露出微笑,内心的自豪溢于言表;所有人抬头向前,双眼微眯眺望前方,象征对伟大复兴的希冀与憧憬。

  采用四川雅安汉白玉打造

  《伟业》中几乎没有过渡用的附加装饰,全凭人物的姿态动作构成场景,作品中所出现的飞机模型、书本、树苗,或是电脑、钢笔、稻谷等,每一个细节都与人物有着密切的关系,比如挽着袖子手拿蓝图的党员干部,手提冲击钻的大国工匠,力求通过道具准确地呈现出人物的行业特征。

  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雕塑整体艺术性的表达,《伟业》中人物眼睛采用一种古典的不挖瞳孔的雕刻进行塑造,人物的眼部是微微眯起的,更有助于表达充满希望的饱满张力。

《伟业》竣工现场

  在雕塑细节的塑造上,创作组对鞋子、道具等力求准确,对躯干和服饰则进行了夸张与变形,将形体建立在象征山石的宽厚衣纹之中。作品所呈现的强健的阳刚之气,与周边的高大建筑形成了和谐整体。

  汉白玉是中国的文化象征,《伟业》采用的是四川雅安汉白玉,石料洁白细腻。石雕全部由雕塑家和工人一钎一凿纯手工完成,千锤百炼的雕琢把材料的魅力发挥到极致。通过电脑模拟分块、预装调整等流程设计,《伟业》将作品中百分之八十的接缝都进行了隐藏,整组作品仿若由一块巨石雕刻而成。

  六十余位师生历时三年创作完成

  创作组以曾成钢为主创,参与人数最多时高达六十余人,主要由清华美院的教师、博士和硕士组成。他们先后做了十几件设计稿,开了四十多次会议;与党史研究、建筑设计等各方专家沟通协作,整理图片资料千余张;不同版本、不同比例、不同构图的泥稿做了十余版。


点个赞再走吧!
{#ListPage#}
相关新闻
Copyright 天津市众艺景观雕塑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 
专业的天津雕塑设计公司,联系电话:15802263002